>>您当前位置:首页 -> 原创 -> 今日网闻
银川市探索“物业+养老”新模式 托起幸福“夕阳红”
2025-10-22 00:47:28   
2025-10-22 00:47:28    来源:宁夏新闻网

  随着老龄化进程加快,养老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近年来,银川市将构建完善的养老服务政策体系作为重点工作,率先在西北地区出台新建住宅小区配建养老服务设施标准,并创新实施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护理补贴制度,为“物业+养老”等服务模式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制度环境。如今,一种依托物业服务企业,融合生活照料、健康管理、人文关怀于一体的“物业+养老”服务新模式正在银川市悄然兴起,为老年人打造“家门口”的幸福晚年。

  政策引领,筑牢“物业+养老”发展根基

  银川市高度重视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通过顶层设计为“物业+养老”模式铺平道路。不仅明确了新建住宅小区较高的养老设施配建标准,更制定了详细的布局规划与基本服务清单,为各类养老服务模式的探索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和政策空间。

  在中房玺云台小区,宁夏中房物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基于银川市对新建小区配套养老设施的明确要求,项目在规划初期就预留了超过每百户30平方米的养老配套空间,最终建成了建筑面积达205.37平方米的“幸福家”综合服务载体,内含助医区、助乐区、助餐区等多个功能区域,成为“物业+养老”模式落地生根的物理基础和政策实践样本。在这里,物业服务从“四保一服务”升级为“四保三服务”,新增了生活服务、健康服务和养老服务,形成了“生活管家+健康管家+养老团队”的接力服务模式,精准对接长者多元化需求。健康管家持有医师资格证,不仅提供日常健康咨询,还为社区425户505位居民建立了详细的健康档案,并根据身体状况将其分为健康、亚健康、慢性病/手术、80岁以上/独居四个等级,实现精准化、差异化的健康管理。

  国企担当,打造“15分钟”康养服务圈

  银川银房城市综合服务有限公司作为国有企业,积极践行社会责任,探索“物业+养老”的可持续路径。通过自筹资金建设社区康养食堂、智慧信息中心等设施,搭建智慧养老云平台,建立“菜单式为老服务清单”,致力于打造“15分钟养老服务圈”。

  在唐徕小区(一二组团)的“银房居家康养·凤北项目”内,社区康养食堂每天为数十位老人提供营养均衡、价格实惠的午餐。家住凤北小区的张奶奶是这里的常客,“子女白天上班,我一个人做饭不方便。这里走几步路就到,饭菜既软乎又合口味,还能和老邻居们聊聊天,感觉特别好。”这个由物业企业运营的食堂,切实解决了像张奶奶这样的高龄、独居老人的“吃饭难”问题。

   社会协同,构建养老服务“人才库”

  养老服务的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于人才支撑。银川市积极探索社会协同路径,鼓励物业服务企业充分盘活内外资源,通过多元方式构建稳定的为老服务人才队伍,打造出一支专兼结合、充满活力的服务力量,为社区养老服务注入强劲动力。

  银川卓达物业服务有限公司深入挖掘业主与员工中的技能人才,将具备医护、理发、维修等专业技能的“达人”吸纳进来,组建起专属的为老志愿服务“人才库”,为后续开展精准养老服务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退休护士王阿姨便是“人才库”中的一员,她被吸纳进志愿服务队后,每月定期在社区健康小屋里为邻居们测量血压、讲解健康知识。“能用自己的一技之长为老人们做点事,我觉得很有价值,物业组织的这个平台真好!”王阿姨的感慨,不仅体现了个人价值的实现,更印证了该模式在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方面的积极作用——既有效缓解了服务人手短缺的问题,又通过邻里间的互助增强了社区凝聚力。

   设施织网,“六助”服务落地见效

  截至目前,银川市已建成覆盖城镇社区的庞大养老服务设施网络,包括数百个居家养老服务站、社区食堂和日间照料中心。在此基础上,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企业市场化运营等方式,为老年人,特别是经济困难老年人,提供涵盖助餐、助浴、助洁、助行、助急、助医等内容的“六助+N”精细化服务。

  在永宁县团结西路街道团结社区,银房康养项目整合了健康小屋、理疗室、助浴室等便民服务点。80岁的李爷爷因腿脚不便,洗澡成了大难题。社区助浴服务开通后,专业的护理人员会带着可移动的助浴设备上门服务,解决了他的“洗澡难”。“以前几个月都不能洗个痛快澡,现在好了,又安全又舒服,真是太感谢了!”李爷爷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从政策破冰到模式创新,从国企引领到社会协同,银川市“物业+养老”的探索之路越走越宽。它充分利用了物业服务“近民、亲民、便民”的天然优势,将专业的养老服务嵌入到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场景中,有效回应了社会养老的“急难愁盼”。未来,随着实践的不断深入和模式的持续优化,“物业+养老”这颗创新的种子,必将在银川这片热土上绽放出更加绚烂的民生之花,托起更多老年人稳稳的幸福。(宁夏新闻网记者 闫文丽)

【编辑】:杨洲
【责任编辑】:杨丽